心理學用各式各樣的理論解釋人的行為,還有如何去改變人的行為,目前我就遇到一個難題...    故事是這樣的:

    NaNa看書是不會有撕或畫的壞習慣,但是小朋友動作總是比較粗魯,某一天...她不小心把書撕破了,結果我就告訴她不能這樣,叫她說對不起,叫她以後要輕輕翻,要小心,然後就去拿膠帶把破的地方黏起來,之後NaNa翻到曾經修理的頁面就會說:「哇!」「起~」「黏...」(意思是:糟糕 破了,對不起! 已經黏起來了!) 我自以為完成一個成功的教導....

    But ... 最近開始玩一本好友送的立體書,是個Bug House,她故意去拉一個湯匙的圖,拉到湯匙破掉,這時候我就把之前的教導重複一遍,沒想到這傢伙沒有帶歉意的說對不起,還一直指揮我去拿膠帶,說要黏,在修理湯匙的過程裡,我不斷的跟她諄諄教誨,沒想到過沒多久,她又去試著撕壞湯匙,我就版起臉訓話,她這小子則是一臉沒表情,但仍然有制式的說對不起,我告訴她再一次就要收起來了........沒多久.........為了想看修理和黏膠帶的過程,她又撕掉湯匙了,這次我沒修理了,也把Bug House收起來了~(趁夜深人靜一個人時再來修理)

   從表情判斷,NaNa應該知道這件事不應該,但她似乎覺得只要說對不起就好了,用說對不起換來可以玩膠帶&看修理和黏的這個有趣過程,似乎是筆划算的交換,所以才一直故意撕...

   要怎麼破解這種循環???

   要怎麼制止這種故意的行為??? (苦惱ing ~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異類小信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