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前總經理常會把「部位控管比Prcing KPI重要」掛在嘴上,因為期貨pricing績效好公司大賺錢,但公司如果沒做好部位風險控管,是會有破產倒閉危機的! 這句話我謹記在心! 為了有美好的親子時光,在家庭理財前的重大功課就是部位控管。 部位控管如果以個人或家庭的角度而言,應該是指收入的配置,最近看一本坦伯頓投資法則的書裡提到,坦伯頓先生會把收入的50%存起來,再把儲蓄裡的50%做投資,這樣的五五法則似乎很不錯,固定把收入的25%拿去投資,承受一定風險賺取些許超額報酬,同時保留25%現金做準備金,即使投資失利或突然需要增加開支,也都能因應,而這也代表家庭開支只能佔收入的一半,而房貸(本息攤還)或房租也只能佔收入的20%~25%,而其他家庭費用(含保險)大概只能佔25% ~ 30%,要做到這樣真的要嚴格控管支出。
25%的投資部份也需要有配置,一般會說股票債券55比 or 73比,但正統債券門檻很高,也比較難得到相關訊息,好像只能買基金,偏偏基金一堆都是高收益債(非投資等級),如果是一般低風險債券基金,支付基金手續費後可能不敵定存,很像白忙一場...所以我個人覺得在投資資金少少的情況下,可以多買點股票類的,但可以考慮多買一些穩定配息的大型權值股,以彌補缺少債券配置的問題,等有10000美金以上再直接買投資等級債券。
現金部位也可以作一些分散,例如趁外幣便宜的時候,把一部份的現金部位換成外幣存起來。
我個人是覺得如果可以減少房貸負擔,可以把那個部份存起來當旅遊基金,到處遊歷拓展視野對投資可是很重要的!
回應到比較現實面,要買房子的話,以現在的高房價,基本上房貸很難控制在三成以內,家庭開支也很難控制在三成,會變成投資和現金的trade off,不過不管留多少錢,反正就是只投資一半,留一半現金。生活是艱辛的,還是要先顧生活,才能再談投資~
留言列表